研究目标:
围绕第二个关键科学问题,研究岩体灾变的孕育机制及失稳前兆特征,揭示应力积累、应力释放和应力转移(3S)现象与微震活动时空演化之间的关系;提出考虑微震损伤效应的岩体劣化准则,发展岩体工程微震损伤及反馈模拟分析方法,建立岩体工程灾害模拟、监测与预警方法及平台。
研究内容:
(1)岩体灾变的孕育机制与失稳前兆特征
提出岩体渐进破裂诱发失稳的灾变模型,研究岩石渐进破坏过程中的微震时间序列和空间序列特征。根据微破裂的时、空、强(时间、空间、强度)特征和频度与聚集程度及其宏观发展规律,研究微破裂分布及变形破坏过程局部化现象,提出岩石渐进破裂诱致灾变前兆模式。研究岩体工程灾害孕育过程中的应力积累、应力释放和应力迁移的3S现象及规律,揭示岩体灾变的孕育模式、失稳前兆特征。
(2)工程扰动下的岩体损伤演化及其微震活动性分析
构建微震信息三维可视化及远程传输系统,研究传感器阵列优化方案,结合监测现场信号类型与特点,建立多参量识别与噪音滤除的综合分析方法。运用微震监测技术,获取岩体工程在不同工程扰动下的微震信息,综合运用时-频分析技术,研究岩体微震波形、幅频特征及微破裂时空演化规律。研究岩体与工程扰动的相互作用,探寻开挖扰动等因素对岩体损伤的影响,分析岩体裂隙与断层等构造异常区的微震演化规律。
(3)基于微震监测数据反馈的岩体损伤模型
基于能量耗散原理,结合微震监测得到的震源信息,分析微震破坏能量损失与物理、力学参数变化之间的关系,建立考虑微震损伤效应的岩体劣化准则。构建包含岩体微震监测区域的三维计算模型,利用已建立的岩体劣化准则修正模型参数,开展大规模科学计算反馈分析,研究岩体渐进破坏过程中的微震损伤效应和失稳演化机制。
(4)岩体工程灾害模拟、监测与预警方法及实施平台
采用复杂节理岩体工程建模理论、大规模科学计算技术和微震监测手段,以重大岩体工程为背景,构建大型工程地质模型,实时反演岩体劣化过程中的物理力学参数和背景应力场,建立微震监测与应力分析相结合的岩体工程灾害计算模型,分析计算反映岩体工程稳定性的安全系数,提出岩体工程灾害的临界预警指标,建立基于危险性分级和评价指标的岩体工程灾害模拟、监测与预警方法及实施平台。
承担单位:大连理工大学、陕西煤业化工集团
课题负责人:唐春安
学术骨干:李宏、马天辉、王苏健、邓世龙